AI竞赛投资狂潮加大力度,科技巨头拉满资本支出
在过去三年间,人工智能(AI)已从实验室概念迅速升级为全球经济的主要驱动力。2025年前七个月,Meta、微软、亚马逊和谷歌四家公司在该领域的资本支出总和已突破1550亿美元,超过美国政府同期在教育、就业和社会服务领域的支出总和。
千亿入场券:AI的资本狂欢
· 微软单季度资本支出指引高达300亿美元,为2026财年超过1200亿美元的支出定调;
· Meta将年度资本支出下限提升至660亿美元,并暗示2026年可能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
· 亚马逊年度资本开支直指1180亿美元;
· 谷歌母公司Alphabet也调高预算至850亿美元。
这场竞赛远未结束:微软宣布下一财年将投入1000亿美元,亚马逊AWS预计支出1180亿美元,谷歌将投入850亿美元,Meta的计划也在660-720亿美元之间。仅这四家巨头明年的AI投资总额就将突破4000亿美元,超过欧盟一个季度的国防总预算。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巨头的狂热与国家战略形成共振。特朗普政府推出的「星际之门计划」承诺四年内投入5000亿美元建设AI基础设施,初期1000亿美元已落地得克萨斯州;加上宾夕法尼亚州的900亿专项投资,美国政府主导的AI项目投资总额已近2000亿美元。这些数字创造了历史:美国AI投资强度已超越互联网泡沫时期的电信投资(1996-2001年累计1万亿美元),成为19世纪铁路建设以来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
这不过是美国AI投资狂潮的冰山一角,科技巨头们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押注人工智能,将其视为塑造国家命运的关键一役。而美国如此不计成本地投资AI,背后是对中国AI技术崛起的深刻焦虑 —— 斯坦福大学《2025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揭示,中美AI模型性能差距正急剧缩小:从2024年1月的9.26%差距,到2025年2月仅剩1.7%。
中国AI企业展现出强大的创新能力,特朗普曾公开表示:“中国公司推出的DeepSeek AI应该给我们的产业敲响警钟”。为压制中国发展,美国持续加码AI芯片禁令,但英伟达CEO黄仁勋指出这些限制“从根本上是错误的”,反而激发了中国企业的创新动力,加速了本土芯片研发进程。摩根士丹利研究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打造价值1400亿美元的本土AI市场。在这场AI霸权争夺战中,美国正试图通过巨额投资维持技术代差,但历史表明,技术扩散的洪流难以阻挡。
AI投资泡沫是否会破裂?
从Silicon Valley的角度来看,微软、Alphabet和Meta等公司在资本支出上的投资已占其总销售的一半以上,这种财务供应链重构打破了过去几十年的“资产轻量化”科技商业模式,正迅速趋向于大量借债以维持AI运营。
经济史学家和科技投资人Paul Kedrosky在其近期《Honey, AI Capex is Eating the Economy》一文中指出,尽管AI投资正在美国和全球引发经济复苏,其所抽取的资本也正在其他经济部门形成vacuum效果。按2025年美国GDP为25万亿美元计算,仅从英伟达的单家销售收入估算,AI用于数据中心的资本支出已占美国GDP的至少0.6%(约合1564亿,占数据中心总支出的1/3),而若考虑经济刺激的黏滞效应(multiplier effect),该数据或许能达到2%(约5000亿美元)。
《经济学人》观察到,科技巨头的资本支出增速已超过其现金流增速,债务融资的角色日益重要,科技公司的投资级债券发行量激增。这种资本的非正常流动看似为AI投资创造了所谓“繁荣”,但实际上也对美国宏观经济风险敞口加深了的认知:科技公司正大量依赖私人信贷(Private Credit)和二手房产以及基金抵押形式的融资,这种非透明化的财务模式在过去一年中已从“微量”飙升至上万亿美元。
另外,美联储近期一份由Berrospide等人撰写的报告显示,银行对私人信贷公司的贷款在其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总贷款中所占比例,已从2013年的1%飙升至如今的14%。波士顿联储的一份研究警告称,银行与私人信贷市场的广泛联系,可能使其间接暴露于高风险之中。如果私人信贷投资组合中的贷款发生超预期的集中违约,比如所有资金都投向了数据中心,一旦该行业崩盘,银行可能会面临意想不到的“尾部风险”。
据《The Economist》报道,仅2025年,全球将在AI数据中心建设和维持运行上投入4000亿美元,而摩根士丹利预测这一数字将在2028年增长至2.9万亿美元,并可能在2030年进一步飙升至6.7万亿美元,这一数字已远远超出了2001年电信和互联网泡沫期的投资额。然而,与上述两次经济灾难不同,当前AI投资泡沫却是高度分散及以金融化供给为特征的:他们的长期资本调和表现出理性,用债务购入资本设备(如Meta冲入120亿美元借助Carlyle融资方购买100000张H100 GPU卡),AI企业对资源配置表现出了极大的“gambler-hyperfocus”。
当所有人都在为AI革命狂欢时,一些敏锐的观察者开始担心:这场数据中心建设狂潮会否重演历史上那些以金融危机收场的基础设施泡沫?从占GDP的比重来看,目前对AI基础设施的投入已经超过了1990年代末互联网繁荣时期的电信投资峰值,并且仍在攀升。数据显示,美国电信资本支出在2000年达到1200亿美元,约占当时GDP的1.2%。
在AI热潮驱动下,科技巨头正掀起一场历史性的数据中心建设狂潮。然而,这场盛宴的资金来源正从传统的股权融资转向日益庞大且不透明的「私人信贷」市场,这使得银行和保险等系统性重要机构的风险敞口急剧增加,引发了市场对“2008式”金融危机可能重演的深切忧虑。但是,正如一位前花旗集团CEO在2008年危机后所言:“只要音乐还在播放,你就必须起身跳舞。”
第五次工业革命已经到来
美国第二季度GDP数据发布后,有一个惊人的发现 —— 人工智能资本支出对美国GDP增长的贡献首次超过消费者支出,这也是资本支出狂潮的证明。要知道,长期以来,美国消费者占了美国经济70%的推动力,一直是后者无可争议的增长引擎。但今年迄今为止,两个占GDP 6%的部门(信息处理设备、软件)平均在推动美国经济扩张方面,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在2025年第二季度,实际GDP增长了3%,但每周总工时却下降了0.3%,劳动力缺口表明由AI来填补上了。AI今年实际上导致了美国30万到50万岗位的消失,可以说,我们已经处于白领工作的转折点,第五次工业革命已经到来。
7月新增岗位创疫情以来新低,应届毕业生失业率飙升至5.3%,是近十年来最惨的一届。在这一轮就业市场萎缩中,科技工作者是受打击最严重的群体之一,而且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连CS或者工程学这种以往的热门专业都备受冷落。WSJ一篇报道说到:“CEO们正在缩减员工队伍,而且对此自豪得不得了。”根据科技招聘网站TrueUp的统计,Meta、英特尔和思科在内的400多家雇主宣布,到2025年将裁员13万人。Anthropic CEO Dario Amodei“五年内50%入门白领岗位被AI淘汰”的预言,仿佛正一步步走向现实。
数据中心起重机的功率,已经超过了办公室起重机;硅基已经在平方英尺的竞赛中胜出;现在,地区委员会更关心冷却池,而不是停车位的比例。美国数据中心的建设在今年6月份再创历史新高,年化投资首次超过了400亿美元,这个数字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8%,自近三年前推出ChatGPT以来增长了190%,建设办公楼的资金已经在慢慢接近数据中心建设的资金。
同时,随着AI数据中心激增,美国电力需求结束了近二十年的停滞状态,开始大幅攀升。驱动这场AI革命需要吞噬惊人的能源,数据中心的年耗电量正呈指数级增长:德勤咨询预测,将从2024年的180-290太瓦时飙升至2030年的515-720太瓦时,年均增速高达15%-17%。到2035年,数据中心用电将占全美总用电量的8.6%,较目前的3.5%增长逾一倍。
能源瓶颈已成为AI发展的最大制约,美国电网系统面临严峻挑战,今年1月能源部报告警告,发电厂退役与新增发电能力延迟将导致停电激增。能源部长克里斯·赖特直言:“美国的再工业化和AI竞赛需要全天候、可靠和不间断的电力供应。”
为此,特朗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激进措施:签署“国家能源紧急状态”行政令,加速批准油气项目;设定2050年核能产量提高4倍的目标;放宽环保法规,允许发电厂直连数据中心而非通过电网供电。另外,科技巨头也纷纷布局能源领域:Meta购买1.1吉瓦时核电,谷歌敲定30亿美元水电采购计划,一场围绕能源安全的军备竞赛已悄然展开。

加入微信
获取电子行业最新资讯
搜索微信公众号:EEPW
或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相关文章
-
2025-08-12
-
-
-
-
-
2025-08-05
-
2025-0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