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关税对欧洲半导体产业意味着什么?
截至 2025 年 4 月下旬,全球半导体产业及其相关的供应链和客户群仍在等待特朗普政府宣布关税消息。几周前, 路透社等众多新闻媒体报道了“进口半导体芯片的关税即将到来”。然而,自那时起,所有进入美国的商品 10%的基准水平并未再增加。
整体情况仍然非常不稳定。在最初的相互关税宣布后一周,传来消息,对59个国家的19%以上税率暂停了90天,中国是最引人注目的例外。两天后,即4月12日,智能手机、计算机和一些其他电子设备被免除了在其他地方实施的10%税率。
快进到今天,包括钢铁、汽车和制药在内的许多行业仍然容易受到现有和未来关税的影响,不断升级的行动可能会分裂全球贸易,并限制公司利用国际专业化和专业知识的能力。这种具有挑战性的贸易环境也可能扼杀竞争和创新,一些行业可能从保护主义中受益,而另一些行业则面临更高的成本和更有限的市场准入。
除非政策立场软化,否则科技行业仍然容易受到关税税率进一步变化的影响。但这会如何发展呢?以一家生产先进存储芯片的公司为例,其制造工厂遍布美国、中国大陆和台湾。如果台湾制造的 100 美元芯片在中国经过哪怕是 5 美元的小包装过程,高达 40% 的关税可能会使最终再进口成本膨胀到 135 美元或 140 美元。对于在利润率已经很低的行业运营的企业来说,这些额外的成本不能简单地转嫁给客户,而不会带来严重的商业风险。相反,它们给已经捉襟见肘的供应链增加了进一步的压力。
为未知困境进行规划
对于依赖半导体供应链的欧洲技术企业而言,地缘政治环境的极端波动,加上持续的乌克兰战争和不断升级的贸易紧张局势,使得战略规划变得极为困难。
这并不是说没有任何选择 - 问题是,没有理想的解决方案。虽然从墨西哥、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制造商处采购供应是避免关税的一种潜在途径,但如果美国政策进一步改变,它会在成本、产能和未来贸易壁垒风险方面带来新的压力。
转移生产或近岸生产也不是快速的解决方案。尽管将生产转移到离家更近的地方可能有助于降低一些风险,但这假设有合适的产能以有竞争力的成本可用,这并不总是如此。这使得整个大陆的组织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试图在不清楚未来道路的情况下平衡不断上升的成本、供应链不确定性和面向未来的策略。
因此,依赖传统的供应链网络和每年进行一次或两次的情景审查已经不再足够。相反,企业需要能够实时模拟不同情景,以了解关税、成本变化和供应链中断的潜在影响。这就是技术将发挥关键作用的地方。特别是,组织如何将其先进供应链建模工具、人工智能驱动的情景分析以及数字孪生技术集成到现有流程中,将决定它们能够多么有效地预测和应对环境动态变化。
从实际角度来看,这意味着部署能够模拟多种关税情景的工具,评估潜在的成本影响,并根据需要重新配置供应链网络。例如,通过使用数字孪生技术,企业可以创建其运营的虚拟模型,以测试不同的策略并确定最具弹性的前进路径。此外,人工智能驱动的情景分析和集成业务规划工具可以帮助组织模拟关税对需求、采购、生产和分销的影响。
随着更高级的情景建模的建立,企业还需要重新关注网络设计和优化,以了解采购变化、生产转移和配送路线的影响。有效利用实时多企业可见性可以进一步增强这种方法,使组织能够模拟供应链风险并在中断发生之前采取纠正措施。
随着关税和贸易限制威胁到从原材料可用性到物流成本等各个方面,企业需要能够快速应对供应链中的波动。那些能够在近乎实时中调整采购、生产和分销策略的企业将更有能力吸收冲击并保持竞争力,尤其是随着仍有很大的空间来进一步波动和意外变化。

加入微信
获取电子行业最新资讯
搜索微信公众号:EEPW
或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