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底盘 开始狂卷

  作者:电车曼曼谈 时间:2024-06-07来源:EEPW

曾经,在智能电动汽车发展的历史中,舆论场上流行着一个“车坐不开”的暴论,这个论点片面拔高了智能化和舒适性对于汽车的重要性,有意贬低或者无视汽车的操控灵活性、驾驶平稳性对消费者的重要作用。对这个暴论进行拨乱反正的是“需要普及汽车运动文化”的观点。拨开媒体舆论交锋的迷雾,深入到技术的世界里,会发现,如果站在技术的视角,前者强调的是数字智能,后者强调的是机械性能,针锋相对的背后是单选式的片面和武断。

据说小孩子才做选择题,成年人全都要,那么,为什么不可以将机械性能和数字智能结合起来呢?数字和机械、性能和智能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智能电动汽车这个物种里的智能底盘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答案。嘴炮从来不重要,先行者默默无言,逐渐将智能底盘耕耘成了车企竞逐的又一个主赛道。这时候,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智能底盘这么重要的系统,之前为何在舆论场上显得那么边缘,现在为什么来到了舞台的中央?一个更加值得深入分析的问题是,当前的智能底盘技术涉及到哪些关键的软硬件?

1 智能底盘的舆论转变

和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相比,之前的智能底盘之所以没有那么高的舆论地位,和中国车企换道超车的历史息息相关。

1.1 底盘技术需要很高的门槛

在中国品牌车企被合资品牌按在地上肆意摩擦的那些岁月里,本土车企的头顶上横亘着三座大山,也就是传统燃油车的三大件- 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电机替换了发动机,干掉了变速箱,但底盘还是传统燃油车巨头牢牢把持的一个阵地,许是为了避敌锋芒,本土车企暂时性地无视了底盘这个赛道。还有另外一个也许更加重要的原因。和智能底盘、智能驾驶这种与数字信息/智能技术密切相关的系统相比,智能底盘更多依赖于机械性能,没有机械性能的坚实底座,就无法进行智能化的赋能,而机械性能恰恰是无法弯道超车的一个赛道。记得在去年的上海车展上,传统车企这边的一位高管发表过一个“引战”言论,说新势力车企会的,传统车企三年就能学会;传统车企会的,新势力车企10 年都学不会。一时之间蹭足了流量,不过,如果单纯从技术的视角进行探讨,在某种程度上,那位后来因为各种原因黯然下台的合资品牌高管的言论也有可取之处- 新势力车企具备的“智能”门槛未必有传统车企具备的“机械性能”的门槛高,很长一段时间,新势力车企和曾经的二线自主品牌都没有掌握底盘技术的精妙。

但是,所有的技术短板都毫无疑问地需要被补齐,以智能化技术立身的新势力车企必须补足在底盘技术上与国外品牌的差距,才能走到竞争的终局,同理,自主品牌车企要同时补足在底盘技术上与合资品牌的差距、在智能技术上与新势力车企的差距。桃李不言,花自成蹊。蔚来、华为(新势力车企)和比亚迪(曾经的二线自主品牌)等车企在智能底盘技术上倾注了大量的技术投入,自去年开始,终于可以将成果搬上台面。

1.2 舆论转变遵从技术采纳曲线

按照技术采纳曲线,在电动汽车发展的早期,创新者和早期采用者追求的是电动汽车带来的新奇体验,这部分客户群体不怎么关注底盘这种隶属于传统三大件的老事物,没有关注就没有流量,车企也不会刻意在这方面进行宣传。

当电动汽车渗透率达到主流大众阶段,在汽车百年发展史中形成的主流观点还会再次回到舆论舞台的中央,这便是近一年来底盘技术再次赢得人们关注的核心原因。电动汽车的渗透率已经达到了30% 多,这个时候必须满足主流大众对于汽车的全面期待,所以,头部车企才要在智能底盘技术上倾注这么大的精力和心力。

1717766551521022.png

图片来源:网络

2 底盘技术的软硬件

智能底盘,终于不可避免地开卷了,这个时候有必要做一个科普,跟大家讲一讲智能底盘涉及到的软硬件。

首先,我们可以遵照自动驾驶系统的认知方法论,将把智能底盘这个物理智能系统(与之相对应的是数字智能系统,比如ChatGPT)划分为感知、决策、执行三大模块。

对应到感知环节,需要实现对车身状态的实时感知和对路面信息的提前感知,车身状态的感知依靠的是底盘传感器,比如悬架高度传感器、轮速传感器、车速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不过,这一波智能底盘技术卷的主要是对路面的提前感知能力。在提前感知方面,BBA以摄像头做路况的扫描和识别,比亚迪选择双目摄像头+ 激光雷达,华为采用单目摄像头+ 激光雷达,蔚来的路线则是在这些传感器的基础上加入道路的颠簸信息-4D 路况图层,这里面比较独特的是蔚来汽车,其他车企采取的都是车端实时感知方案,蔚来则采用群体智能的方式加入了道路先验信息,相当于给前方的行驶路线加了一层“高精地图”,只不过,这里的地图信息只涵盖道路的上下坡、减速带、起伏和颠簸情况,和传统高精地图提供的道路标识、交通灯信号、道路曲率大相径庭。

1717766643730325.png

图片来源:蔚来汽车

对应到决策环节,车端会根据感知传感器检测到的前方道路颠簸信息和/ 或云端(蔚来方案)下发的道路颠簸数据,检测出道路的颠簸类型是凸还是凹,是上坡还是下坡,然后求解车身的加速度、位移和曲率的最优控制参数,调节空气弹簧的高度和CDC 的阻尼系数,通过提前拉伸或压缩悬架,降低行程末端冲击,从而提升用户驾乘的舒适感。

1717766762958946.png

图片来源:华为

对应到执行环节,空悬和CDC 是必不可少的硬件条件,蔚来这一次推送AI 智能底盘技术只包含配备空悬的“7778”车型( ET7、ES7、EC7 和ES8),不包括“556”,核心原因就在这里。比亚迪腾势N7 支持道路预瞄的车型同样配备CDC 和空气悬架,华为途灵底盘的第一款落地车型是华为系首次配备空悬的智界S7。没有终端执行部件,再好的路面感知也发挥不了作用。前段时间特斯拉推送端到端的FSD,有一位海外博主分享了夜晚在旧金山市中心的测评视频,其中有一个片段,在一个上坡的交通灯路口,测试车停在那里等红灯时,左前方有一辆车慢慢停了下来,占比为43.7%, 而韩国全球占比为54.9%,中国大陆OLED 面板产能全球市占率正在快速追赶。中国大陆在短短的10 年时间,迅速赶超韩国、中国台湾,成为整个显示面板行业的世界第一,产业上下游产业具有全球竞争力。

5.2 国内智能手机代工(ODM)产业的崛起

得益于国内智能手机品牌厂商在全球市场份额的持续提升,国内智能手机ODM 厂商中,华勤技术、龙旗空间和闻泰科技三家企业占2023 年ODM 总出货量的四分之三以上。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 发布了2023 年度全球智能手机IDH/ODM 厂商出货量市场份额报告,显示华勤技术以27.8% 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紧随其后的则是龙旗、闻泰、天珑。中国台湾厂商如广达、仁宝、纬创、英业达等在笔记本电脑和服务器ODM 领域依然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在智能手机ODM 领域,已被中国大陆厂商远远赶超。

未来3~5 年,可以看到的景象,在中国市场甚至是国际市场,中国大陆本土存储企业崛起是大势所趋。

(本文来源于《EEPW》2024.6)

关键词: 202406 智能底盘

加入微信
获取电子行业最新资讯
搜索微信公众号:EEPW

或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相关文章

查看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