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IP核实现规模化应用,RISC-V产业迎新突破
近日,开源高性能RISC-V处理器核“香山”在产业落地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据公开信息显示,第三代“香山”(昆明湖)IP核已实现首批量产客户的产品级交付,而集成第二代“香山”(南湖)IP核的国产GPGPU芯片也已正式亮相,并成功应用于智能加速卡,出货量突破万片。
“香山”IP核的首次产品级交付与规模化应用,标志着开源高性能处理器IP核正式进入产业落地阶段。这一成果为RISC-V技术研发和商业落地探索了一条不同于传统ARM模式的新路径。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于2021年成功研制出第一代“香山”(雁栖湖)处理器核,性能对标ARM A73,SPECINT2006达到7分/GHz,成为当时全球性能最高的开源处理器核。此后,开芯院联合多方力量持续推进技术演进,第二代“香山”(南湖)性能对标ARM Cortex-A76,主频2GHz@14nm,SPEC2006分值达到10分/GHz,专为工业控制、汽车、通信等领域设计。
为加速“香山”IP核的应用落地,北京开源芯片研究院牵头联合腾讯、阿里、中兴通讯等企业,采用开源联合研发模式,共同开发第三代“香山”(昆明湖)处理器核。该核性能对标ARM N2,SPEC2006分值达到15分/GHz,性能跻身全球RISC-V处理器第一梯队。在验证阶段,研发团队构建了严格的测试流程,开发了超过2万个测试用例,并建立了包含数十种工具的验证工具箱,最终实现了近100%的验证覆盖率。
目前,“香山”(南湖)IP核已被应用于芯动科技的高性能GPGPU芯片“风华3号”中,与GPU形成强强联合。在重度负载渲染、高性能AI计算等场景中,该组合展现了高性能、低功耗的优势。同时,某国产GPU厂商已将“香山”(南湖)IP核集成至其智算加速卡中,成功交付全国产千卡千亿模型算力集群,进一步推动了RISC-V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产业化落地。
进迭时空等企业正基于“香山”(昆明湖)开发新一代RISC-V芯片,预计2026年底实现量产。其中,进迭时空研发的首款RISC-V服务器芯片已进入流片阶段,内置6个“香山”(昆明湖)核,并在FPGA平台上成功运行Linux操作系统及虚拟机。业内人士认为,随着“香山”IP核在更多领域的应用,RISC-V生态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加入微信
获取电子行业最新资讯
搜索微信公众号:EEPW
或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相关文章
-
-
2025-07-24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