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又被“拉黑”
近日,德国联邦数据保护专员迈克·坎普(Meike Kamp)正式向苹果(Apple)与谷歌(Google)提出请求,要求将中国人工智能初创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的应用程序,从德国区App Store和Google Play下架。
2025年6月27日,相应的报告已发送给苹果和谷歌,两家公司现在必须立即审查该报告并决定是否实施封杀DeepSeek。
指控“非法转移数据”
根据德国当局调查表示,DeepSeek的隐私政策显示,用户的对话内容、上传文件、IP地址、设备信息、敲击键盘的节奏等数据都存储在中国的服务器上,而中国相关机构可依法获取该等信息。
同时,DeepSeek服务面向德国用户,提供德语版说明的应用,并支持德语使用。因此,该服务受欧洲《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的约束。监管方认为,DeepSeek未能提供其在中国的数据保护达GDPR要求的充分保证,这种行为已涉嫌“非法将德国用户数据传至中国”。
因此,DeepSeek被认为违GDPR第46条第1款,2025年5月6日,柏林数据保护专员要求其自行从德国应用商店下架其应用、停止向中国非法传输数据或履行合法向第三国传输数据的法定要求。但DeepSeek“未予回应”,根据《数字服务法》(DSA)第16条行使选择权,Meike Kamp向相关运营商报告平台上的非法内容,进一步升级为正式下架请求。
此次行动成为继意大利、荷兰、韩国、澳大利亚等地之后,DeepSeek在国际范围内面临的又一次重大挑战。德国虽无法直接强制App Store下架,但依托DSA与GDPR法规,拥有向平台“报告违法内容”的权力。如果苹果谷歌审查后判定DeepSeek确属违规,或面临德区应用商店下架,甚至欧盟范围封禁的可能。
全球多国已对DeepSeek设限
· 意大利已自今年1月起在App Store和政府设备层面屏蔽该应用,原因是缺乏数据保护细节公开。
· 荷兰禁止政府部门使用DeepSeek,并对隐私收集展开调查。
· 韩国曾于2月暂停其下载,并禁止机关单位使用;直到4月底才逐步恢复。
· 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监管机构,也相继禁止政府机关及公共系统使用此应用。
· 美国政府部门包括商务部、国防部、海军等机构相继禁止使用,并考虑扩大禁令至政府采购与使用。
此外,意大利监管部门近期又因“信息透明度不足”启动对DeepSeek是否存在虚假信息传播的调查。美国方面也有议员推动立法,拟禁用中国AI服务于美国联邦机构。
醉翁之意不在酒
其实,在隐私条款里DeepSeek写得非常清楚:用户数据(包括用户的提问、上传的文件)是存在中国服务器的。或许数据保护问题只是表层原因,更深层的原因是DeepSeek风头过胜,欧美开始“护地盘”了。
1月27日,DeepSeek应用登顶苹果美国地区应用商店免费APP下载排行榜,在美区下载榜上超越了ChatGPT。在AI科技领域,美国长期以来都是创新的引领者,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追赶者的中国公司,第一次在AI行业中站上世界舞台的中心。但真正让DeepSeek火出圈的是 —— 其总训练成本只有557.6万美元,对比GPT-4o的约为1亿美元。而且,DeepSeek的核心研究员都是中国本土培养的博士,没有海外留学的背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技术创新只能在美国出现的刻板印象。
德国这次出手可以说是欧洲“围堵”中国AI的一个关键动作,想利用“隐私不合规”这个理由,把DeepSeek彻底赶出欧洲市场。面对全球多国对DeepSeek的围追堵截,中国官方和业界都明确表示依法保护数据安全与隐私,这根本不是单纯的数据合规问题,而是“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将经贸科技问题政治化”。中国方面则强调,科技发展本应开放合作,规则也应公平透明。
DeepSeek所面临的困境,是中国科技企业出海进程中的一个典型缩影,表面上是拿“数据放哪儿才安全”的问题将监管放大化,背后其实是欧美国家对中国科技崛起的警惕与打压。而同样涉及用户数据传输(比如美国公司把欧洲用户数据传回美国),欧美就没这么大反应。这种“双标”做法,恰恰暴露了其背后的政治动机:在中美科技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欧洲正配合美国,以“合规”为武器,试图将中国AI拦在门外,保护自己的技术优势和产业利益,骨子里其实是全世界在抢AI技术的高地。
这场封杀危机,可以说是数字时代的一种隐喻性体现。当代码开启跨境流动的进程,当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开始布局,就迫切需要重新精准测绘制度边界线,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和要求。
关键词: DeepSeek ChatGPT AI GPT-4o

加入微信
获取电子行业最新资讯
搜索微信公众号:EEPW
或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相关文章
-
2025-07-03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