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苹果设定iPhone生产自动化目标:装配线工人减少一半

时间:2024-06-25来源:网易科技

6月25日消息,据多名知情人士透露,苹果公司已经向其管理层传达了明确信息,计划通过自动化将iPhone最终装配线上的工人数量减少多达一半。

据两名已离职的苹果员工称,早在2022年底,苹果公司负责运营的高级副总裁萨比·汗(Sabih Khan)就曾发布通知,要求管理层在未来几年内,将iPhone最终装配线上的工人数量削减最多达50%。

为此,苹果开始批准之前因高昂的前期成本而搁置的自动化项目。据参与制造的三位人士透露,这些努力使得去年iPhone 15的装配大量采用了自动化。

苹果推动自动化的努力可能会为全球消费电子行业带来变革。据前苹果制造经理透露,如果苹果能够进一步实现iPhone生产的自动化,它将能够将更多制造业务从中国转移到如越南和印度这样的国家,这些国家经验丰富的制造工程师相对较少。

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对苹果来说变得更为重要。更多地自动化设备生产甚至可能最终帮助苹果将更多制造业务带回美国,尽管这可能不会带来大量的工厂就业机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加自动化还可能对中国的制造业产生深远的影响。苹果似乎已经减少了在中国生产产品的人员数量。今年早些时候,苹果在其供应链年度报告中披露,其在制造合作伙伴处监督的员工总数已从2022年的160多万减少到2023年的140多万。这是十多年来苹果首次报告该数字同比下降。尽管监督的工厂数量从一年前的300多增加到380多,工人数量却在下降。

苹果每年大约出货2亿部iPhone,占其销售额的一半以上。因此,根据多名前苹果员工的说法,其供应链中的大多数工人都参与到iPhone及其相关组件的组装中。过去,富士康的郑州工厂最多曾雇用30万人,他们每周工作六天,每天12小时,月薪至少800美元。

为了实施其自动化计划,苹果已开始收购机器学习初创公司,以帮助取代在装配线上检查产品的人员。今年早些时候,它收购了加拿大初创公司DarwinAI,该公司使用计算机视觉检查印刷电路板等组件的缺陷。

这家初创公司还制作了可以在iPhone上运行的小型机器学习模型。如果iPhone能够自我测试,苹果就无需在大规模上购买测试设备。据一位直接了解此事的人士透露,这可以使得从工厂装配线下来的设备的测试和校准变得更快、便宜。

去年,苹果还收购了位于加州帕洛阿尔托的初创公司Drishti,该公司帮助苹果分析装配线的视频片段,实时识别生产瓶颈和问题。

劳动力成本上升

对于像iPhone这样的高科技设备而言,将各个部件精密组装一直是一个高度依赖手工技艺的过程。

例如,在中国郑州的工厂,工人们肩并肩坐着,在100多条装配线上进行焊接、焊锡、拧螺丝和装配iPhone组件。根据多位iPhone组装工人的说法,每条生产线的长度可以达到五个足球场那么长。每条线上可以有1000多名工人,每小时产量在300至600部iPhone之间。

工厂内有单独的区域,称为子装配线,工人在这里准备各种模块,如主逻辑板、扬声器、接收器、按钮、摄像头、无线充电线圈、麦克风和机身,以便组装成成品。这通常涉及在将组件插入主逻辑板之前,固定金属支架并围绕组件布线柔性印刷电路板。

多年来,苹果一直在尝试对iPhone的制造进行自动化,但成果好坏参半。多位曾在苹果运营部门任职的前员工表示,苹果之所以致力于此,最初是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提高产品一致性的愿望以及招募工人从事单调工厂工作的日益困难。

但还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每年,随着iPhone变得越来越复杂,其组装也越来越困难。中国组装iPhone的工厂的高员工流动率意味着苹果及其制造合作伙伴不得不将iPhone的组装任务简化,以便让缺乏经验的工人也能轻松完成。

但据前苹果员工透露,这也导致iPhone工厂的总员工数持续增加,因为苹果在装配线上增设了更多的工位来应对这些更简单的任务。

2016年,苹果对组装iPhone所需时间进行了研究,发现体力劳动仅占整个过程的四分之一。据一位直接了解情况的人士说,其余时间主要用于在工厂内运输组件和材料,或简单地等待其他环节准备就绪。

苹果高管意识到,有很大的空间可以进一步自动化iPhone的组装并减少生产线上的瓶颈,这可以提高生产线的生产率,同时减少人数。

苹果最初的自动化努力始于销量低于iPhone的产品,如MacBook、iPad和Apple Watch。根据曾在苹果运营部门工作的前员工说,公司认为这些产品自动化生产的风险和资本密集度相对较低。

相比之下,苹果高管对自动化iPhone生产的态度要谨慎得多,因为他们担心失败的风险太高。

在苹果的内部会议上,经理们经常讨论一个警示案例:特斯拉在加州弗里蒙特的工厂努力实现Model 3轿车的大规模自动化生产,结果证明是一场灾难。这家电动汽车制造商最终不得不使更多过程手工化以加快生产。

这些讨论中的另一个话题是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 Cook)和首席运营官杰夫·威廉姆斯(Jeff Williams)对于全自动装配线的抵触情绪。这种反感源于他们在1990年代在IBM的经历。

苹果还发现,很难证明可能只用一年就过时的机器的成本是合理的。其他行业,如汽车制造业,可以将自动化设备的成本分摊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因为它们倾向于在更长的时间内生产相同的部分。

然而,在疫情期间,苹果对自动化成本的看法开始发生转变。越来越多的高管认为,进一步提高苹果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投资是值得的。

顽固的螺丝

苹果iPhone生产自动化项目的负责人是彼得·汤普森(Peter Thompson),作为苹果公司的副总裁,他在公司工作了16年,最初在福特担任汽车工程师,据五名曾与他合作的前苹果员工说。汤普森以其执行能力和对细节的深入钻研而闻名。

他最近为公司做的项目包括在美国开发一个半自动化工厂,专门进行苹果产品的个性化雕刻。据一位与汤普森交流过的人士透露,由于一次圣诞节购买苹果产品时遭遇的尴尬雕刻错误,汤普森亲自接手了这个耗资1亿元的项目。

过去一年中,汤普森的团队与制造合作伙伴如富士康、立讯精密和和硕紧密合作,成功地自动化了iPhone组装的部分过程。这些成功案例包括机器能够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精准地将金属支架和柔性印刷电路板安装到各个组件上。

据苹果供应链内部人士称,这些努力已经帮助苹果及其合作伙伴裁减数千名工人。iPhone制造合作伙伴的一名员工透露,在某些生产流程中,员工数量甚至减少了高达30%。

不过,苹果在推进自动化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在某些情况下,它迫使其制造合作伙伴支付自动化设备的费用,以便它自己可以避免这些开销,多名熟悉其供应商关系的人说。这些机器每年的资本支出可以高达数亿美元。

这些制造商之中的一些人不愿购买这些设备,因为这些设备是专为iPhone生产设计的,这限制了它们为其他客户制造设备的能力。他们还担心如果苹果在其下一代iPhone中做出太大的设计变化,他们在这些设备上的投资可能不会有回报。但是,在这些讨论中,苹果通常能够占据优势,因为它能够利用一个供应商来对抗另一个供应商。

在生产过程中,有些工艺特别不适合自动化。

今年,在自动化方面取得一定成功的基础上,苹果试图利用机器将iPhone的按钮、接收器、扬声器和主逻辑板安装到机身中。然而,这些人士表示,机器在正确紧固这些部件时遇到了问题,因为这些部件需要以特定的角度和细致的操作才能准确安装。

据两名知情人士透露,在iPhone 16(计划于今年秋季发布)的开发后期,苹果不得不放弃这些自动化流程的计划,因为缺陷率太高。他们说,这一决定意味着苹果及其合作伙伴将不得不至少再推迟一年实现他们的人员减少目标。

关键词: 苹果 iPhone 生产自动化

加入微信
获取电子行业最新资讯
搜索微信公众号:EEPW

或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相关文章

查看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