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叭延时保护电路图大全(uPC1237扬声器/功放对管/集成式多功能型保护电路详解)

  作者:fanxiaoxi 时间:2022-10-18

喇叭延时保护电路图(一)

电路分析图1是一种简易型保护电路,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动作灵敏,在廉价的功放机中用得较多,如力之霸LBM~PM838型功放机就使用这种电路。

图中R1、R2、C1及C2构成低通滤波器,C1、C2反向连接,相当于一个无极性电容,VD1~VD4构成全波整流电路,负责检测输出端的直流电压。

开机后,+30V电源经R3对C3充电,因充电时间常数大,故充电缓慢,经过两三秒时间后,C3上的电压上升至一定程度,此时,VT2导通,有较大的电流流过继电器Ko线圈,继电器吸合,其触点K0-1,K0-2接通,音箱与功率放大电路连通。由于延时作用,可避免开机浪涌电流对扬声器的冲击。

当功率放大电路出现故障而引起输出端直流电压偏离0V较多时,保护电路就会实施保护。例如:当R声道出现故障而引起输出端电压大于0V时,此电压会经R2、VD2及VD3使VT1饱和导通。此时,C3经VT1迅速放电,VT2截止,流过继电器线圈的电流减小,继电器释放,切断了音箱与功率放大电路之间的连接,有效地保护了扬声器。同理,若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出端直流电压小于0V时,保护电路也会动作,并实施保护。

C1、C2的容量选得较大(220μF),它对音频信号相当于短路,只让直流电压加到全波整流电路上,所以这种电路只具备偏零保护功能。R1和R2的取值决定保护电路的灵敏度,若R1、R2的阻值越大,保护点就越高,保护电路的灵敏度就越低。若R1、R2阻值越小,保护点就越低,保护电路就越灵敏。

R3租C3决定延迟时间,C3的容量一般为几十微法,这样通过调节R3就能调节延迟时间,一般来说,延迟时间选在两三秒为宜。VD5为继电器的泄放二极管,当VT2截止时,继电器线圈所产生的感应电压经VD5泄放。

故障检修在检修扬声器保护电路故障时,寻找关键检测点极为重要,通过对关键检测点的电压进行检查,就能缩小故障范围,甚至立即发现问题所在。注意,在检修过程中,一般不要连接音箱(特殊情况除外)。

对于简易型保护电路来说,关键检测点是C3的正端。只有当C3正端对地电压达到1.2V以上时,继电器才能可靠吸合,否则,继电器就会释放。

因此,通过测量该点电压,就能立即发现问题所在。例如:若C3正端电压超过1.2V,而继电器又未能吸合,则说明故障出在C3之后的电路(VT2、R5、R4、R6等元件上)。若C3正端电压为0V,说明故障出在供电、R3或C3上。若C3正端电压小于1V,说明保护电路动作(处于保护状态),故障一般是因功率输出级直流电压偏离0V或VT1击穿所致。

喇叭延时保护电路图(二)

电路分析这种保护电路如图2所示,它使用三极管VT20和VT21来检测功率放大电路输出端的直流电压,还增加了一个低频多谐振荡器,以指示保护电路的状态,这种电路的结构比简易型保护电路要复杂。该保护电路的应用也比较广泛,如三舁功放机就使用这种电路。

保护电路的延时原理为:接通电源后,VT18和VT19组成的多谐振荡器开始工作,以一种极低的频率进行振荡,此时发光二极管VD8(位于面板上)不断闪烁。同时12V电源经R35对C12开始充电,因充电时间常数大,充电很缓慢,两三秒后,C12两端的电压上升到足够程度,使VT23、VT24饱和导通,继电器Ko吸合,扬声器接入电路。此时,因VT24饱和,其集电极电压降到0.3V,VD9导通,VT18的集电极被箝位在1V左右,多谐振荡器被迫停振,VD8不再闪烁,转为常亮状态。

保护原理为:当功率放大电路输出端的直流电压偏离0V时,VT21或VT20导通(输出端电压大于0V时,VT21导通;小于0V时,VT20导通),从而使VT22饱和导通,C12迅速放电,VT23及VT24截止,继电器释放,音箱与功率放大器脱离,有效地保护了扬声器。保护电路动作后,多谐振荡器又开始工作,发光二极管VD8又不断闪烁。

这种保护电路如图所示,它需要CPU(微处理器)的参与,才能实现保护功能。目前,奇声AV-2750型功放机就使用这种保护电路。

图中R14和C5组成开机延时电路,开机后,+13.5V电压经R14对C5充电,C5两端电压上升,经过两三秒后,C5两端电压上升到1.4V,VT8、VT9组成的复合管导通,继电器Ko吸合,音箱与功率放大电路接通,这样,就避免了开机浪涌电流对扬声器的冲击。

关键词: 保护电路 扬声器

加入微信
获取电子行业最新资讯
搜索微信公众号:EEPW

或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相关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