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芯CEO胡伟武:中国不缺院士,缺一个英特尔这样的企业

时间:2023-06-02来源:半导体产业纵横

不得不说,目前在所有的国产 CPU 时面,龙芯应该算是自主化程度最高的了,除了代工厂之外,可以说完全自主可控了。

龙芯最早期采用的是 MIPS 指令集,后来基于 MIPS 拓展了 loongISA 指令集,如今龙芯已经彻底的放弃了 MIPS 指令集,全面改成了自研的 loongArch 指令集,并推出了龙芯 3A5000 系列,真正的全部是自己的东西了。

事实上,龙芯走到这一步,真的不容易,要知道龙芯项目是在 2001 年时成立的,当时就在中科院的一个 10 平方米的办公室里,10 多个人拿着挤出来的 100 万科研经费就开干了。

而当时的 CPU 巨头英特尔,已经有上万员工,营收已经超过 20 亿美元,而研发投入是几亿美元一年,完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但龙芯团队更是在 2002 年就开发出了龙芯 1 号,2003 年开发出龙芯 2 号,虽然与 Intel 的 CPU 相比,性能差距很大,但至少解决了有无的问题。

而到 2006 年到 2010 年间,龙芯 CPU 各方面稍有起色,对国外的 CPU 构成了一定的威胁,这时候国外各主流 CPU 企业都找过龙芯,希望跟龙芯合作,要龙芯别自己折腾了。

事实上这个诱惑很大,因为当时像 Intel 这样的企业,三流的产品,也比龙芯强,但龙芯拒绝了,一定要做自主可控的 CPU。

也在 2009 年和 2011 年的时候,中科院计算所推荐龙芯领导人胡伟武去报院士,但胡伟武决定不报,并且说了一句豪言壮语:中国不缺院士,缺个像英特尔这样的企业。

胡伟武想着的是,中国已经有很多的院士了,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但龙芯有望成长为 Intel 这样的企业,比院士重要得多,他更应该干这件事。

当然,经过了 20 多年,龙芯还是没有成长成为英特尔这样的企业,但在政企、安全、金融、能源、交通、教育等各个应用场景中,我们都看到龙芯的身影,龙芯确实也靠自己的努力让一些关键领域在芯片方面实现了真正的「自主可控」。

而从长远来看,也让我们看到了替代 Intel 的希望,从测试结果来看,最新的 3A5000 系列 CPU,相比于 Intel,也只落后了 5 年左右了,而接下来的 3A6000 系列,已经打平 Intel 的十代酷睿。

而胡伟武表示,龙芯会在 2025 年走向开放市场,2030 年走向国际市场,到 2035 年要与 X86、ARM 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形成属于中国自己的第三套软、硬件生态体系。

关键词: CPU 龙芯

加入微信
获取电子行业最新资讯
搜索微信公众号:EEPW

或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请文明上网,做现代文明人
验证码:
查看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