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百出:揭秘多晶硅进口黑幕

时间:2016-04-15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编者按:不产多晶硅的台湾,突然就成了核心原产地,贸易商还有哪些玩法?反正某些人已经玩脱了。

  多晶硅进口避税“花样百出”

  随着越来越多的消息把唐骏协助调查一事和多晶硅扯上了关系,外界的目光自然聚焦到了多晶硅进口的利益链条上。

  一名多晶硅咨询业者对记者表示,国内还没有大规模爆发过多晶硅不法牟利、大规模走私的案例,但如果海关要彻查多晶硅进口的陈年旧案,也可能会翻出一些东西。

  事实上,根据多位业内知情人士的说法,多晶硅进口过程中的猫腻并不少。

  近期最为常见的便是改换“原产地”。由于多晶硅产量较大的美方企业已被中国征收高额“双反”税,因而不少人就想出了找中国台湾作为原产地的办法来进口。

  来自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的消息显示,去年11月,从台湾作为转口地进入大陆的多晶硅量高达1004吨,占当月总进口量的10%,连续5月超越美国成为第三大进口地区。2015年全年,我国累计进口多晶硅达到11.6892万吨,同比增加14.4%,全年累计从台湾转口多晶硅量达10722吨,占总进口量的9.2%。而今年前期,台湾作为主要进口原产地的现状依然没有改变,2月份我国大陆地区从台进口的多晶硅达1317吨,占比仍高达12.7%。

  有色协会硅业分会指出,众所周知台湾没有多晶硅生产商,但海关数据中发现台湾作为原产地出现,一种可能是伪造原产地证,另外则是需要征收高额关税的美国将多晶硅转口台湾,加工成铸锭出口大陆从而规避关税。

  与此相呼应的是,近期台湾从美国进口多晶硅的数量,与台湾进入大陆的多晶硅量基本吻合,这也意味着台湾从美国进口多晶硅几乎全量转入大陆,可见,美国多晶硅通过台湾转口的规避现象日益猖狂。

  当然,进口多晶硅的猫腻还不止改换原产地这一种。一部分多晶硅贸易商可能曾将每公斤三四百美元的多晶硅,以200美元左右的价格申报,金额做低从而减少税收。而这一做法在2006年~2008年多晶硅疯涨阶段十分奏效,那时的多晶硅价格波动大,国内出货极少,完全依靠海外进口,而海关对价格的查验也难。不少业内人士都知道,贸易商随便做几单,就会大赚特赚。

  2008年以后,尽管保利协鑫、大全新能源等国内多晶硅企业大幅释放产能,却仍难满足国内下游电池及组件厂商的胃口。多家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光伏市场规模为44G瓦,比2013年的37G瓦有大幅增长。同时,就在2014年,中国的组件供应商约为全球提供了79%的电池组件,而2007年这一比例只不过在30%左右。组件销量的大幅增长,也拉动了对多晶硅的需求,因此后者依然存有很大市场。

  在这一背景下,尤其是需求旺盛阶段,一些进口贸易商还可能改变多晶硅的品项来变相“降税”。根据业内标准,多晶硅分为A、B、C等多个等级,A最好,C最次,用价格更低的C报税,但实际进口的则是A。这样的“花样”并不少见。

1 2

关键词: 多晶硅

加入微信
获取电子行业最新资讯
搜索微信公众号:EEPW

或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相关文章

查看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