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压配电网规划评估分析系统设计

  作者:杜振东 孙飞飞 王蕾 时间:2015-08-06来源:电子产品世界

编者按:目前配电网评估分析工作主要由人工完成,效率低下,容易出错。本文针对配电网规划评估过程现有的问题设计了地区中压配电网规划评估分析系统。评估分析系统采用层级结构,从网络结构水平、负荷供应能力、装备技术水平3个方面将配电网评估过程分解为基本统计指标层、网架分析指标层和现状网评估结果3个层级,能有效地评估分析出配电网的现状特征。实现基础统计数据在数值与拓扑等方面的相关校验,改进了配电网接线模式识别算法和专供能力计算算法。最后,通过实验结果表明,评估分析系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摘要:目前配电网评估分析工作主要由人工完成,效率低下,容易出错。本文针对配电网规划评估过程现有的问题设计了地区中压配电网规划评估分析系统。评估分析系统采用层级结构,从网络结构水平、负荷供应能力、装备技术水平3个方面将配电网评估过程分解为基本统计指标层、网架分析指标层和现状网评估结果3个层级,能有效地评估分析出配电网的现状特征。实现基础统计数据在数值与拓扑等方面的相关校验,改进了配电网接线模式识别算法和专供能力计算算法。最后,通过实验结果表明,评估分析系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引言

  配电网具有结构复杂、设备数量庞大、改造建设频繁等特点[1],在进行配电网规划时,准确的现状网评估与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基础环节[2],通过详细的分析与评估计算,能有效发现配电网现存的问题,以便在规划中有的放矢,合理高效地提出解决方案。我国目前的现状网评估分析工作主要是人工完成,这一现象在中低压配电网的建设改造中尤为突出,不仅耗时长且准确率低,造成了资金的巨大浪费。再加上缺乏对统计错误的校验机制,使得配电网的评估与分析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计算机规划辅助决策系统是现代城市电网规划必不可少的工具[3-4]。虽然已经有了诸如PSASP[5]、EDSA Technical 等相关配电网规划辅助软件,能够在提高电网规划设计水平,减轻规划人员劳动强度方面发挥作用,但这些软件并不是针对配电网统计评估的专用软件,对于现状网评估分析部分的设计较为粗糙,难以反映基层网架结构的实际情况,并且使用起来较为复杂,难以调动基层工作人员参与到配电现状网评估分析的工作中来。

  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城市电网规划理论的逐步发展,很多研究者己经对城市电网规划辅助决策系统进行了尝试性的研发工作,并取得了很多好的成果[6-11],但采用的数据库技术缺乏针对配电网相关规划指标的评估功能,尤其是诸如接线模式分析,转供率计算等拓扑相关的分析功能,并不能直接应用于配电网规划的评估与分析工作。同时由于缺乏系统、科学的电网分析评估软件,对电网现存和即将出现的问题不能定量给出问题的严重程度与问题出现的具体位置,这将直接影响配电网规划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本文针对传统条件下配电网评估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分析对配电网规划的评估、分析系统的相关需求,开发相应的配电网统计与评估系统。实现数据库录入数据的数值与拓扑校验,尽可能保证原始统计信息的正确性,实现基于数据库的网架拓扑分析和接线模式识别,完成现状网评价中相关指标的计算,并生成标准化的分析报表,方便配电网规划人员的使用。

1 中压配电网评估分析过程及方法

1.1 中压配电网评估分析过程

  中压配电网评估与分析过程包括前期数据收集、数据校验与纠错、评估与分析共3个步骤。

  (1)数据收集:数据收集可以分为统计数据收集和运行数据收集。其中统计数据的收集主要来源于生产管理信息系统(PMS系统)和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系统),主要包括负荷信息、线路信息、设备信息、用电信息等。运行数据主要来源于调度系统,包括电流、电压、功率、开关位置、设备运行情况等信息。

  (2)数据校验与纠错:首先,对每个数据字段建立数据完整性规则;其次,建立数据字段间的关联和依存规则;再次,对导入到数据库中的数据依据规则进行校验和纠错,使数据库完整可靠。

  (3)评估与分析:根据建立的评估指标体系,对中压配电网分层级进行单项评估、综合分析,得出中压配电网的网架特征和问题所在,从而形成对配电网规划具有指导意义的评估结果。

1.2 区域中压配电网评估分析体系

  从图1中可知,本文将中压配电网统计评价体系分为A网络结构水平、B负荷供应能力、C装备技术水平三个大类,其中,每个大类下又分为许多具体的指标。A网络结构水平可分为:A1长度不合格线路比例、A2环网化率、A3分段数合格线路比例;B1到B5共5个指标构成B负荷供应能力大类;C1到C4共4个指标构成C装备技术水平大类。

2 配电网规划分析系统

2.1 配电网规划分析系统层次结构

  从图2中可以看出配电网分析系统包括基本统计指标、网架分析指标和现状网评估结果三个层次。基本统计指标包括类别判断型统计和数值求解型统计,类别判断型统计主要是判断线路是主干或分支以及网架是电缆或架空;数值求解型统计主要是统计线路的长度、截面积、公变、专变重载过载数目以及联络开关和分段开关与馈线连接的位置和数目等。

  合理的指标体系对于提高评价效率和评价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本文提出的指标体系为三层结构,聚合度高、结构简单,能够全面刻画配电网建设发展过程中的特征,具有较好的整体性和适应性。各项底层指标意义明确,计算所需的指标值通过数据搜集后统计获取,数据来源方便且计算方法简单。

  网架分析指标包括拓扑类分析指标和数值类分析指标,拓扑类分析指标主要是识别接线模式,以便规划人员进行修改、分析线路可否转供,衡量供电可靠性;数值类分析指标主要是统计各分区主干线路长度、线路负载率、绝缘线长度等。

  基于配电网现状网的相关评价标准,以及网架分析指标层的统计和分析结果,从网络结构水平,负荷供应能力,装备技术水平三大项指标进行评价指标计算,并根据需求按照供电分区或所属变电站进行评价结果的分类整理与规范化输出。

2.2 关键算法实现

2.2.1 配电接线模式识别算法

  基于计算机算法的配电网接线模式识别一直是配电网统计评估软件面临的技术难题,尤其是对于开关站型或两个独立单环网型的双环网接线模式识别,已有配网统计评估软件都未能正确辨识。由于配电网接线模式识别流程庞大,此处仅对识别架空线的主要流程进行说明,电缆线接线模式识别流程图以附录形式给出。


1 2

关键词: 中压配电网 规划 评估分析 201508

加入微信
获取电子行业最新资讯
搜索微信公众号:EEPW

或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相关文章

查看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