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访谈之智能手机让导航定位烽烟再起

  作者:李健 时间:2013-02-05来源:电子产品世界

城市的钢筋水泥,让很多人迷失了自己前进的方向,活动范围的扩大,也让很多人找不到一条如何到达自己目的地的正确之路。为此,导航定位,已经逐渐成为每个人身边非常重要的位置服务,半导体芯片无疑是将这些信号变成各种导航定位信息的重要硬件支撑。在CES2013期间,笔者采访了博通公司GNSS产品高级总监Richard Najarian,就未来的导航与定位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伴随着各种基于位置服务LBS在电子设备特别是智能手机中的应用,移动导航定位系统的应用将迎来全新的一个时代,智能手机定位时代,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的硬件及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的全新变革。智能手机及其他移动终端,将在未来一两年成为基于位置服务的最主要应用平台,这必然催生出更多的应用,并对未来的定位导航技术产生全新的需求。

手机导航带来的一个重要技术变革是导航的依托不再只是卫星,更多的将依赖移动和无线网络实现定位,在室内导航应用中,BT和WLAN的应用将更频繁。伴随着PWM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室内导航定位的逐渐应用,这些又催生了更多的技术融合到导航定位服务中,比如集成MEMS传感器,陀螺仪等产品。另一方面,导航芯片的技术,也正在逐渐SoC化,并集成越来越多的功能。毫无疑问的是,导航芯片需要面对的最大挑战包括准确、省电,并且尽可能少的占据应用处理器的资源,而随着准确和省电技术的不断演进,必然会有更多的应用爆发出来。

另一个比较突出的趋势是,3D地图的出现,让导航定位技术面临着全新的挑战,这点对芯片厂商来说,又需要面对不同的技术诉求并加以满足,Richard Najarian介绍,3D地图增加了高度定位的需求,这点就需要一方面芯片厂商与地图提供商密切合作,搜集足够的用户需求,另一方面在定位的硬件与软件方面,加入高度的参考轴,实现立体化位置信息的服务。

谈到关于不同标注你的支持,美国GPS、中国北斗、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及日本QZSS是五种目前最主要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信号,Richard Najarian介绍博通目前已经可以很好地支持GPS、GLONASS和QZSS三种系统,而中国北斗和Galileo也密切关注中。鉴于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于2012年底开始商业化运行,目前共有16 颗卫星向亚太地区提供定位、导航及授时等多项服务,定位精度可达到平面 10 米和高度 10 米;测速精度0.2 米/秒,单向授时精度10 纳秒。Richard Najarian表示这两种制式的定位服务,博通公司都会在市场上成为最早的一批解决方案提供商,因为从技术角度上,只需要知道核心的ICD之后,对射频和DSP部分的软件和硬件进行相应的改进,就可以快速实现支持。

据悉,联发科技五合一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接收器SoC MT3332/MT3333可支持五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信号,藉由多系统的相互辅助,能大幅提升导航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避免误差随时间推移及行程增加而累积,实现该兼容的核心就是软件算法的改变。而对于北斗商用技术来说,未来要实现更精准的定位,最好的办法是调用两种或以上的信号进行互相修正,这样能更精确。

关键词: CES 智能手机 导航定位 北斗 GPS

加入微信
获取电子行业最新资讯
搜索微信公众号:EEPW

或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相关文章

查看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