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ystem View的比特误码率测试的仿真

时间:2012-11-07来源:网络

输入信号(图符0)为1 Hz的PN码,为了保证每个比特对应一个采样,在信号源的后面加入了一个采样器(图符1),采样率设为1 Hz,信号源的时间偏移设为0,即数据从0时刻开始输出。[7,4] BCH编码器每输入4 b数据就产生一个7 b的编码序列,数据输入和编码输出的序列占用的时间都为4 s,则编码信号的比特率为7/4=1.75 Hz,于是每个编码位的时间宽度位:4/7=0.571 428 571 s。为了使加入的AWGN信号的采样率与BCH编码 输出的采样率一致,便于二者相加,因此在加法器(图符5)之前插入一个保持器(图符4)将信号恢复到系统采样率。对任一个AWGN信道,匹配滤波器是最佳检波器,这里用一个简单的积分清洗算子(图符7)来作匹配滤波器,将积分时间设置为BCH码的码元宽度,即4/7 s。但是,为了保证BCH译码器(图符10)的输出数据率为1 Hz,则其输入数据率应为7/4=1.75Hz,用采样器(图符9)设为1.75 Hz。

在此例中由于系统比较简单,系统总延时可用理论推算的方法来计算。信号经过匹配滤波器后有4/7 s的延时。对于BCH译码器而言,需要输入7位BCH才能译码4位实际数据,始终存在4 s的群延时;同理,编码器的编码延时也为4 s。因此整个系统(从数据输入到译码器的延时)的群延时为8.571 428 571 s。由于RBE计数器的采样率被设为1 Hz,即每秒两路输入信号判决一次,则整个系统的群延时应为一个整数,所以这里的群延时为9个采样。在BCH译码器和RBE计数器之间插入一个1 Hz的重采样器(图符12)后,会自动将系统群延时调整为整数。

系统电路图设计到此已完成,设置好全局关联变量和系统定时窗口后,仿真得到的RBE曲线如图3所示,系统的同步情况(接收器13和接收器15的卷积)如图4所示。从试验结果中可以看出随着信噪比的增大RBE曲线在下降,误码计数器两路输入信号的卷积峰值刚好对准0点,准确同步。

3.2 卷积码编码译码RBE测试系统的仿真

卷积码是另外一种编码方法,他也是将k个信息比特编成n个比特,但k和n通常很小,因此时延小,特别适合以串行形式进行传输。卷积码编码后的n个码元不仅与当前段的k个信息有关,还与前面的N-1段信息有关,编码过程中相互关联的码元个数为nN。卷积码的纠错性能优于分组码,但卷积码没有分组码那样严密的数学分析手段,目前大多是通过计算机进行好码的搜索。卷积码的编译码原理请参见文献[1,2]。图5是一个[2,1,7]卷积码编译码RBE测试仿真电路图,输出部分由硬判决和软判决译码器构成。

设置好全局关联变量和系统定时窗口后,仿真结果如图6所示,此处略有不同的是系统总延时的计算方法,即将计数器的两路输入信号进行相关运算的分析法。计算分析窗口如图7(显示的是43个采样延时)所示。由仿真结果(RBE测试曲线)可知软判决比硬判决的误码性能好。

4 结语

通过上述的误码率测试系统的设计和仿真结果可知,利用System View软件可以方便、快速 地进行通信系统的仿真。并且只要参数适当,可以得到符合要求和直观理想的仿真结果,为 软件算法研究者、硬件系统工程师提供了一个有效仿真工具。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通 信系统越来越复杂,设计和仿真难度也随之加大,利用System View可以十分方便地完成相 应的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仿真。

参考文献
[1]樊昌信.通信原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4
[2]曹志刚.现代通信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
[3]罗卫兵,孙桦,张捷.System View动态系统分析及通信系统仿真设计[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4]李东生,雍爱霞,左洪浩.System View系统设计及仿真入门与应用[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end)
1 2

关键词: 比特误码率 SystemView BCH码 卷积码

加入微信
获取电子行业最新资讯
搜索微信公众号:EEPW

或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相关文章

查看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