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分布式电源电网储能技术综述

时间:2012-09-13来源:网络

6储能研究发展趋势

现阶段,各种储能方法都不能完全兼顾安全性、高比功率、高比能量、长使用寿命、技术成熟以及工作温度范围宽等多方面的要求,各种储能技术发展还很不成熟,因此可大规模应用于电网中的储能技术还有很大的研究前景和发展空间。

(1) 研发快速高效低成本的储能电池:现阶段成本过高是储能技术大规模推广运用的最大瓶颈,提高转换效率和降低成本是储能技术研发的一个重要。

(2) 各种储能技术的综合应用:由于各种储能方法均存在着一定的缺点或者局限性,并且由于本身的固有特性对其进行改进又要付出实现难易度以及成本上的代价,因此对各种方法有机结合则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种方法的优点,实现能量和功率等方面的多重要求,并且可以显著延长储能元件的循环寿命,这也成为储能研究的一个新热点。

(3) 储能系统电网中应用的分析理论和方法:在充分理解含储能装置在电网的动态特性的基础上,研究储能装置内部的复杂非线性电磁问题,以及储能装置和系统中元件之间的相互作用。

(4) 研究有效的储能系统控制策略:研究储能系统和分布式系统综合特性,稳态特性,暂态特性,充分利用储能系统;提高传统电源,新能源,负荷等数据数据共享,合理安排充放电时间,提高储能系统利用效果。

7 结语

可以预见,未来电网定将会呈现出一个具有储能环节的,以清洁能源为主、化石能源为辅,发电和输电系统适度发展,用电安全性、灵活性和服务品质大幅提升,负荷调控系统合理配置,并辅之以高性能电力电子器件、柔性输电、分布式电源、需求响应、清洁能源高效控制系统等先进技术的全新发展模式[16]。然而,仅依赖对间歇式新能源的精确预测和控制水平提升,并不能从根本上实现该类能源的综合高效利用。只有将分布式发电与储能技术的结合大大提高了系统的能源利用率,改善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经济性。因此,加快发展储能技术,应作为未来电网的一个发展重点。

参考文献:

[1] 第二届储能国际峰会开幕http://ex.bjx.com.cn/html/20120524/6372.shtml

[2] http://www.escn.com.cn/2012forum/

[3] 浅析国内外电池储能技术发展现http://www.escn.com.cn/2012/0220/167382.html

[4] 世界储能技术发展动态http://www.istis.sh.cn/list/list.aspx?id=7076

[5]发达国家飞轮储能技术发展现状http://www.cpnn.com.cn/js/201201/t20120116_394459.html

[6] 李维思,史敏,肖雪葵.国内外先进储能技术专利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2,3

[7] 陈伟,石晶,任丽,等. 微网中的多元复合储能技术. 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31(1):112-115.

[8] 程士杰, 文劲宇, 孙海顺. 储能技术及其在现代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 电气应用,2005, 24(4): 1-19.

[9] 田军,朱永强,陈彩虹. 储能技术在分布式发电中的应用,电气技术,2010年底8期.

[10] 梅祖彦编著.抽水蓄能发电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11] Swider D J.Compressedair energy storage in an electricitysystem with significant windpowergeneration[J].IEEETrans on EnergyConversion, 2007, 22(1):95-102.

[12] 印佳敏,吴占松.目前可行的热能储存技术之比较[J].节能术,2005,23(133):444-464.

[13] 周林,黄勇,郭珂,冯玉. 微电网储能技术研究综述,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1 ,39(7),

[14] 鲁宗相,王彩霞,阂勇,等. 微电网研究综述[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31(19):100-107.

[15] 陈伟,储能系统提高风力发电并网系统运行稳定性的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16] GARRITY T F. Getting Smart[J]. IEEE Power and Energy Magazine, 2008, 6(2):38-45

1 2 3 4 5 6

关键词: 分布式电源 电网 储能 技术综述

加入微信
获取电子行业最新资讯
搜索微信公众号:EEPW

或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相关文章

查看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