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产品技术文件的编制标准

时间:2012-04-14来源:网络

(3)研制计划建议书它是产品项目负责人,根据产品设计任务书的要求,通过对产品的调查了解,研究以后,提出具体研制详细实施工作计划。因此,它由工作内容与对应工作时间两部分组成,编制计划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把产品的研制任务分为几个阶段;

②每个阶段要明确解决的主要问题;

③编制计划时,要考虑平衡交叉作业;

④计划安排时,要考虑解决关键技术问题过程中的反复,因此必须留有余地;

⑤当研制任务的时间已确定,则可按倒时制进行计划安排;

⑥研制计划中应包括技术资料的整理与完善工作,特别要注意试制阶段技术工作小结;

⑦最好以图表形式编制计划进度,一目了然,同时也可显示其平衡交叉作业的互相关系;

⑧研制计划建议书编制完成后,就必须按计划实施,各阶段力争提前完成,以空出时间来弥补预测不到的问题出现。此计划建议书必须交产品研制主管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4)产品标准它是对I级整机设备(系统)产品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方面所作的技术规定。对于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产品,应优先采用。若没有这些标准,则可制定相应的企业标准。编制产品标准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标准格式与内容按GB1.1-1993标准的基本规定进行;

②标准内容要完善,对反映产品主要特征的技术指标、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技术内容要合理、并且能够实施;

③要充分满足客户要求;

④符合产、供、销各方面的利益,为公司寻求最大的经济效益;

⑤对同类产品的品种、规格要进行优选、合理分档,使其形成系列;

⑥严格执行强制性的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

⑦要考虑配套使用与维修的要求;

⑧内控标准要恰当,它不是技术指标的全面加码。

(5)技术条件它是对产品组成部分的整件的技术要求(性能、参数、指标、规格等)、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方面作的规定,它应满足产品技术标准的要求。它与产品标准相比低一个级别,但编制格式和内容与标准一样,即按GB1.1进行。电源模块、监控器模块等整件技术条件,一般按以下组成部分和顺序进行编制:

①范围;⑤检验方法;

②引用标准;⑥检验规则;

③主要参数及外形尺寸;⑦标志及包装;

④技术要求;⑧贮存及运输

(6)标准化审查报告标准化检查的目的,就是审查技术文件是否符合国标、行标或企业标准,是否最大限度地采用了标准件和通用件,从而提高技术文件的质量和减少公司生产的复杂性。审查报告就是审查贯彻标准情况与标准化综合要求比较后的结论性的意见,一般考虑按以下条款编写:

①产品外形尺寸、参数、性能指标符合产品标准情况;

②图样、简图、文件格式、文字、图形符号、术语、计量单位、元器件品种规格,是否贯彻有关标准,对于未贯彻的需加以说明;

③利用标准件、通用件及继承已生产过的整件、部件、零件的情况;

④图样及技术文件的质量、完整齐套情况;

⑤新产品标准化系数的计算;

⑥新产品企业标准审查意见;

⑦工艺、工装的标准化情况及其继承性建议;

⑧标准化审查的结论性意见和综合评价。

(7)工艺性审查报告为了使产品设计文件具有工艺性(易于加工制造、检测、返修)、继承性(是否采用通用件、公司现有生产条件)、经济性、合理性、安全性,也为了使工艺人员尽快了解产品设计图纸,以便早作工艺技术准备,故对设计文件预先进行审查。其编写内容一般有下述条款:

①性能是否稳定可靠,工艺余量是否适应批量重复生产;

②整体结构及整件、部件、零件设计是否合理、简单、可行、工艺适应性等;

③设计文件的加工制造及装配的工艺性、继承性如何;

④零件形状是否简单,元器件、原材料、毛胚件是否以前用过,造型是否合理、品种规格有无压缩;

⑤焊件、表面处理、涂复…是否符合技术规范;

⑥产品电气元件布置、排列是否符合有关文件规定,是否符合安全指标,操作是否方便;

⑦图纸资料完整、齐套、正确情况,是否能正确指导生产;

⑧产品试制过程中,采用新工艺、新材料的情况,以及试制过程中在工艺方面所做的工作情况;

⑨试验过程中曾暴露出那些问题,解决情况如何?关键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装备等手段具备情况如何,是否影响产品工艺质量?

⑩工艺审查结论意见。

(8)检测报告它是指从公司的原材料、元器件进厂,到整机电源产品出厂,进行质量控制和进行质量检测的汇总报告。是分析产品质量的依据。在检测报告中还应包括例行试验报告的数据。它一般包括如下内容:

①主要原材料(如机械上用的关键结构件、电气上用的线材、生产上的主要化工材料等)、电子元器件、半成品、外协件、生产线上主要工序及整机成品出厂的质量检测记录;

②整机产品具体实际性能指标与产品技术标准的汇总与分析;

③实际产品性能指标与订货合同所要求的性能指标的对比情况分析;

④产品例行试验数据的分析,特别是对不合格项目的分析;

⑤根据对上述各检测参数的性能分析,对产品性能进行评价,写出结论意见及改进建议;

⑥在检测报告后面,应附各种检测报告及相应表格数据作为检测依据。

(9)质量分析报告此报告由质检部门负责编写,是对产品质量进行宏观和微观的分析,首先叙述产品试制、样机、小批量生产、生产的大概情况(如时间、批次、数量)。

①产品从设计、工艺到加工制造出厂等一系列过程中的质量情况。

●关键原材料、元器件、外构件、外协件的质量情况。

●加工件、关键件质量情况汇总分析。

●影响产品主要电气性能或机械性能的整件、部件等在试制生产过程中有无异常现象。

●产品出厂检验(交收试验)质量情况汇总与分析(包括测试数据、试验报告)。

②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主要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包括工艺装备的适用情况)。

③明确影响产品主要性能的原因。

④对检测(机械加工测量及电气测试)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⑤对以后生产的意见与建议。

⑥对产品质量情况写出结论意见。

(10)调试说明表明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为保证达到技术要求,对产品进行调试、检测等所作的说明文件,它代替了原调试说明书,调试说明一般仅供产品制造部门使用,编写时一般包括如下内容:

①引言说明所适用的产品名称、设计文件代号和产品对调试环境的要求。

②调试过程中,所用仪器仪表的型号、规格、等级与数量。

③主要电气参数的检查与测量

●首先明确要查验各部分电路是否正常,导线有否接错或漏接。

●所规定的产品主要技术指标,一般均应高于产品标准或技术条件中的指标。

●规定在调整、测量时,产品与仪器仪表的连接方式、调整步骤、测试方法等内容。

(11)产品研制工作总结报告它是表示产品研制工作结束以后的技术工作总结,内容包括设计和试制的依据、试制的经过、试制工作中出现或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其解决方法,下一步的工作及结论意见。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①试制依据,任务来源,属仿制还是自行设计,产品用途、特点。

②试制经过。

●试制过程中,方案的制定、实施与完成情况,以及时间及工作计划落实情况。

●试制过程中,采用哪些措施,重点解决哪些关键性问题,有无大的转折和返工,如何处理,有那些经验、教训。

●编制技术文件、齐套情况,标准化综合要求贯彻情况。

③产品技术分析。

●电路与结构之特点,现有设计和工艺能达到什么水平,有那些差距并进行分析。

●性能指标能达到所要求的程度,各主要工序交验,成品交收试验情况,进行数据分析。

●存在问题及预计可解决的途径。

④具备生产条件或进入下一阶段试制的具体工作。

●关键元器件供应,特殊材料加工,提高产品各种性能,解决各项参数指标等工作内容。

●生产工艺技术准备方面的工作。

⑤产品研制工作评价与结论:简单汇总说明已取得的成绩,达到预定设计任务书要求的情况,提出鉴定申请意见。

(12)使用说明书它是生产企业向用户提供如何正确、安全地使用与维护产品的技术文件,并与产品一同提供,一般按下述内容编制。

①概述简要说明产品用途、特点和使用要求。

②技术参数应列出该产品主要技术数据,特别是用户所关注的参数。

③工作原理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和必要的电路图、框图、逻辑图、接线图描述产品的简单工作原理。

④结构特征应绘出相应外形尺寸、安装尺寸等。

⑤使用与维修详细提供正确使用产品的方法和使用程序、最佳状态的调整、使用注意事项、一般的维护方法等内容。

1 2 3

关键词: 电源产品 编制 标准

加入微信
获取电子行业最新资讯
搜索微信公众号:EEPW

或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相关文章

查看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