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20M低相位噪声晶体振荡器的设计

时间:2011-06-15来源:网络

振荡器的核心振荡电路由M1、M2、C1、C2以及石英晶体组成。晶体管M1作为振荡主管,M2管作为偏置电流源,振荡器的输出在M1管的栅端。为了得到比较理想的频率偏移,C1、C2都取得比较大,分别为5p、10p。利用上节提到的负阻抗模型,对该电路进行分析,可得:
k.JPG
当振荡器起振之后,振荡波形幅度会不断增大,一直到振荡器件出现饱和为止。这期间可能会引起MOS管的击穿,因此需要设计一个振幅控制电路。本文设计的振幅控制电路由M3~M14组成。M4、M5是一对非对称差分管,M4的宽长比远大于M5,M3是它们的偏置电流源。由于直流偏置一样,这样在起振的时候M5的电流远小于M4,M8可以提供该电流,此时M9、M10关断只有很小的亚阈值电流。R3的电流只由M11、M12、M13、M14以及带隙基准组成的电流镜提供,M2的栅源电压VSG2=VDD-R3I11,所以M2能够提供较大的电流,使振荡器在较大的正反馈增益下迅速起振。
在起振之后输出电压振幅不断增大,M4、M5的反向交流电流也按尺寸比例分配,使通过两者的平均电流不断接近,当振荡幅度达到一定大小时,两个管子平分M3的电流。此时M8不足以提供M5的电流,M9就进入饱和态导通补足所需的电流,同样M10也导通,所以流过R3的电流增大变为I10+I11,M2的栅源电压变小,从而M2的电流下降,振荡器趋于稳定,输出幅度稳定下来。R3和C4决定振幅控制电路的时间常数,它的值太小会引入幅度波动,太大则会使响应过慢,需要进行折衷考虑。
相位噪声是晶体振荡器最重要的指标,它直接影响锁相环回路的工作性能,决定了芯片对射频信号接收与处理灵敏度,甚至决定了整个电路能否正常工作。通过仿真和分析可知,振荡器电路的主要噪声源是电流镜M11、M12、M13、M14的闪烁噪声,通过影响M2的栅源电压,把噪声传递到主振荡电路,从而影响振荡输出的相位噪声。因此本文提出在M2的栅端添加一个由R2、C3组成的RC滤波器,滤掉振幅控制电路的噪声,显著地提高相位噪声指标。选取R2、C3的值时,要综合考虑滤波器的带宽及电阻电容的面积。
晶振的输出缓冲级由隔直电容C5、自偏置结构R4、M15、M16、以及M17、M18、M19、M20组成的反相器链构成,可以得到全摆幅的方波输出。

2 电路版图及仿真
电路使用SMIC 0.18μm工艺实现,图5是该电路芯片的显微镜照片,面积约为550×185μm。

a.JPG

1 2 3 4

关键词: 振荡器 设计 晶体 噪声 20M 相位 一种

加入微信
获取电子行业最新资讯
搜索微信公众号:EEPW

或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相关文章

查看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