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京都经验 罗姆半导体中国“野心”

时间:2010-10-19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而与此相配套的则是,京都是日本高校最集中的城市之一,这里的大学每年收到京都本地大企业们的巨额资助,而这些高校的毕业生在毕业后理所当然地留在了这些京都大企业工作,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

  “相比之下,东京的企业相对不重视和高校间的产学研联合研发,同时东京的高校学生来自日本全国各地,他们在毕业后许多都离开了东京。”罗姆企划部统括课长吉见晋一分析道,这也造成了目前东京电子企业在效益上和京都电子企业的差距。

  此外,以罗姆为代表的京都企业正在倡导企业集群与高校团之间的联合研发,而不再是过去单一企业与单一高校之间的研发。目前,罗姆整合三菱、日立等企业,一起联合与京都大学等高校就某些项目联合研发,所有的参与者均可从中受益。

  中国市场复制“野心”

  在中国市场,罗姆早在1993年就于天津和大连分别建立了生产工厂,生产晶体管、二极管、LED、半导体激光、电源模块、热敏打印头等产品。这也是罗姆在海外最大的生产基地。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家日本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最新“野心”,则是在中国复制“京都经验”。

  2006年,罗姆与中国清华大学签订了产学研联合一揽子协议,双方就联合进行电子元器件最尖端技术开发达成一致。

  按照这一协议,2008年在清华大学内,由罗姆捐资20亿日元的“清华罗姆电子工程馆”宣布开建,预计将于2011年4月竣工。据了解该项目将包括国际交流中心、进行半导体器件开发的超净实验室、先进LSI研究室等在内,将在此共同开发以光电子器件为主的新技术。

  “我们捐给清华的钱和捐给京都大学的钱是一样多的,但是在清华的这一场馆的面积却是日本国内同类项目的10倍。”高须秀视对清华的项目十分满意。为此,高须秀视自己也亲自担任了清华大学的客座教授。

  在此之前,罗姆自2002年起开始先后在包括日本立命馆大学、同志社大学、京都大学在内的3所日本大专院校内兴建了专门的罗姆电子工程馆。

  “我们必须考虑到,我们的产品要适应中国市场的变化。”高须秀视分析道,过去日本厂商在中国销售的产品多是价格较低廉的低端产品,但未来像罗姆这样的企业必须开发针对中国消费者的产品,因此,罗姆准备将他们在京都推行多年的和高校结合产学研研发移植到中国来。除了清华,其与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都有共同研究的意向。

  高须秀视透露,罗姆将来研发资金的三分之一会放在中国,三分之一会放在美国,“我们的方针是不封闭在企业内部进行研发,而是开放地和大学、研究机构以及其它企业进行合作”。

1 2

关键词: 罗姆半导体 元器件

加入微信
获取电子行业最新资讯
搜索微信公众号:EEPW

或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相关文章

查看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