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急速放量 液晶面板开始转向买方市场

  作者:李娟 时间:2008-05-13来源:财经时报

  伴随着液晶周期的到来,上游面板企业和下游终端的合作加深。尤其从上游采购来讲,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型初见雏形。

  产能扩充致使产业链格局的悄然生变,国内液晶行业走过了“紧张而忙碌”的4月。当然,这也是“战绩累累”的一个月。

  一直以来暗地较劲的上下游开始以一种友好的合作姿态走到公众面前。LG Display(前身为LG-飞利浦公司国际液晶巨头之一)、三星电子在内的上游面板厂商纷纷与本土彩电企业展开液晶模组项目的实质性合作。这些上游企业一改素来在产业链中“强势”形象,竞相伸展双臂、“拥抱”终端。

  与此同时,国产彩电五巨头,长虹(600839.SH)、创维(0751.HK)、康佳(000016.SZ)、厦华(600870.SZ)、TCL(000100.SZ)联合组建“中国彩电国家队”,相约通过共同研发液晶模组、联合采购面板的方式,降低平板电视价格。

  尽管此举的实际效果尚待验证,不过,终端整机厂商“信誓旦旦”结盟,亦折射出彩电企业集中资源、决心改变此前产业链格局中自身的被动处境。

  这些事件的背后是液晶行业整体回暖以及产业格局的变迁。

  “伴随着液晶周期的到来,上游面板企业和下游终端的合作加深。尤其从上游采购来讲,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型初见雏形。”中华液晶网资深分析师张新岗对《财经时报》表示。

  在经历了发展初期的“井喷”之后,液晶产业发展将会进入相对平缓的增长。而上下游之间的竞争和博弈也预示出其未来市场走向的预期。

  产能放量

  面板上游和下游整机厂商的博弈持续已久。不过,掌握着液晶面板行业核心技术和关键资源的前者主动愿意从优势地位上“屈身”、以拥抱相对弱势的后者,这种新动向主要是基于目前微妙的产能状态。

  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中国大陆投资建设面板厂,使得中国大陆液晶模组的产能每年以几何级数在上升。

  记者从各方公开数据了解到,近日正式投产的LG Display广州工厂月产能在10万片左右,其中用于电脑和液晶电视的产品各占50%,液晶电视用面板月产量为5万片,年产能为60万片,不过到年底年总产能(包括用于电脑和液晶电视)可能会达到500万片。

  三星预计2008年5月其苏州工厂液晶电视模组月产量达到40万片,主要以32英寸和40英寸为主。

  奇美已经量产的宁波工厂年产能达到500万片,南海工厂液晶模组规模今年有望达到年产量1000万片;中华映管在深圳的工厂去年第四季度投产后已形成了每月20万片的产能;友达2007年第四季度模组月产能可达50万片规模;海信今年7月实现150万片的年产能。

  加上其他一些厂的生产,2008年在中国大陆生产的电视用液晶模组将达4000万片。这些产能将在1-2年后释放出来。DisplaySearch中国区首席代表张兵也曾表示:“从整体来看,目前中国大陆平板电视的模组占到全球六成左右的份额。”甚至有专家预测,到2009年,全球80%以上的液晶模组产能将转移到中国大陆。

  然而,从国内电视市场来看,2007年中国液晶电视市场规模达到1000万台,中怡康时代市场研究公司预计2008年市场规模会突破1550万台,增长幅度保持在50%以上。

  按此结论,供需双方的矛盾清晰可见:一边是国内液晶电视每年不足2000万台的消化规模,而另一边是未来即将到来的4000万片的模组年总产能。

  “在行业周期的压力下,上游必须为1-2年后的这些产能寻找‘出路’。”张新岗犀利地指出。

  同时他预测认为,从全球范围来看,液晶产业在经历了初期的狂飙式发展后,接下来将推进速度放慢。“2008年供需双方的矛盾尚不明显,但在急速扩充的产能的压力之下,明年之后的市场发展压力可能会较大。”

  市场研究公司Display Search第一季度的销售业绩也新鲜出炉。2008年第一季度全球液晶电视显示屏面板出货量为2510万块,比2007年同期增长69%。但是,由于季节性的因素,第一季度的出货量比2007年第四季度减少了11%。这也是自2007年4月行业回暖之后,液晶面板行业“看上去很美”的日子首次出现小幅“震荡”。

  产能突围

  在未来产能巨量扩充的压力下,液晶面板上游企业必然要寻找稳妥的应对之道。绑定下游终端整机厂,让这些产能平稳着陆,成为大多数上游企业的不约而同的选择。

  4月7日,创维正式投资参股LG Dispaly广州液晶模组工厂,并与LG Dispaly合资成立显示技术研发公司。值得一提的是,创维集团还在LG Dispaly广州液晶模组工厂对面新设了一个液晶电视厂。4天后,康佳也被曝出拟参股包括LG Dispaly在内的多家模组厂商,入股不少于5%。

  4月15日,三星电子与TCL集团(爱股,行情,资讯)合作的液晶模组项目在惠州正式动工。

  这些事件中无一例外地总是当事的下游厂商首当其冲爆出新闻。真正的主角则躲在后边“偷着乐”。

  液晶面板生产商京东方公共关系总监程欣告诉《财经时报》,液晶模组的组成部分可以分为四部分,即屏、IC、背光源、边框,模组厂就是将这几部分有机组合,模组厂实际就是组装线,技术含量要求并不太高。液晶上游各个领域中,模组是最容易切入的阵地,与上游而言这也是最容易先打开的一个“口子”。

  而对于国内下游终端整机厂商来讲,长期以来饱受核心技术和关键资源“受制于人”的苦痛。它们也直在寻找缝隙随时向上突击。

  此时,液晶模组项目合作俨然成为 “你情我愿”的一个选择。

  而双方博弈、沟通之后“敲板”确定的液晶模组项目的合作方式也颇耐人寻味。创维、康佳、TCL纷纷采取了参股、资金绑定的方式。

  这自然是上游企业期待看到的结局:面临着高世代线上马即将带来的产能大幅度扩充,“绑定”这些有足够消费能力的国内终端整机“大腕”,届时将能有效地满足产能释放、分摊风险;而采用股权绑定的方式则使得这种合作链条更加牢靠。

  当然,这样的合作也在客观程度上将可能促进产业链的整合,中华液晶网分析师张新岗认为随着模组生产基地的建成,包括偏光片、冷阴极灯管等配套外资厂商也将跟进在国内设厂,这样有利于更快地形成产业聚集效应。

  同时,《财经时报》了解到,在液晶电视的产业价值链上,整机环节的增值区间仅为25%-35%,引入液晶模组的设计和制造后,“模组+整机”的形式将增值区间扩大到60%。

  不过,南京华泰证券家电行业分析师张洪道也指出了问题的的另一面。他说,模组技术含量并不高,而技术要求偏高的液晶面板制造现在依旧为上游垄断,对于国内的终端彩电企业,这仍是一道门槛。

关键词: 液晶 长虹 创维 康佳 厦华 TCL

加入微信
获取电子行业最新资讯
搜索微信公众号:EEPW

或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相关文章

查看电脑版